本网讯(外国语学院新闻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思政教育水平,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我院思想建设的整体水平。我院教师团队代表于10月13日14:30分在37101会议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外国语学院郑建蓉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曾中新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赖金茂主任、外国语学院教工党支部吕丽红书记等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两院各代表教师。

会议伊始,外国语学院郑建蓉副院长就本次研讨会发表讲话。首先,郑副院长代表我院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紧接着,马克思主义学院赖金茂主任提到,本次研讨会的研讨主体为外国语学院专业院系,与此同时,他还认为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我院开研讨会有以下三个目的:
其一,为了完成对外国语学院思政教育的调研工作;
其二,完成调研工作的同时也为了向外国语学院学习如何把思政教育搞好、如何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正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其三,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基层,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交流外国语学院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议逐渐迈入正轨,在郑副院长简单介绍了参与本次会议的我院教师代表后,赖主任明确提出本次研讨会将会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1.概念
该部分主要针对的是应如何对“思政课程”课程下定义的问题。赖主任认为其定义核心是“思政”,并为大家的研讨提供了思维导图:
(1)明晰课程界限。清楚“思政课程”是“主渠道”、是“核心课程”、是“灵魂课程”的教育地位;
(2)课程补充论。他提出,思想教育是“主渠道”的含义并不是降低公共基础课的地位,而是要唤醒学校院系领导以及教师在公共基础教学中融入正确的思想教育的责任心,唤醒所有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正确思想的责任心。
2.操作
赖主任提出了“如何在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两部分的专业教育课中实施好思政教育?”的有关问题。除此之外,他还提出“理论教学过程中教育输出与思想教育要求‘渗透或隐藏’的冲突”、“社会实践过程中依托理论与实践教学渗透思想”的问题和要求,以引发在座教师代表深思。
3. 交流
赖主任希望在座教师代表能够针对以上两大点进行思考与讨论。
外国语学院教工党支部吕丽红书记作为首个发言的教师代表,她提出了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的疑惑与思考,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界定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
2、“教学目标的定位如何与思想教育挂钩”;
3、“如今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视角为主视角,忽视学生真实需求,学生是否能参与到教学目标制定当中”;
4、“专业要与思政挂钩,提倡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现代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是否太过欠缺,该如何解决。”等。

对于吕书记提出的问题,其他老师纷纷给予回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曾中新副院长以自己曾经在观影过程中得到的想法解释了个人对“显性与隐性思政”的理解。最后,曾副院长强调了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
本次研讨会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院思想教育融入教学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指导意义,增加了两院教师团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辩证的讨论与分析中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完善我院“课程思政”建设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