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教研室活动‖商务英语教研室(二)成功举办第二期学术沙龙:聚焦社会语言现象与句法加工研究

发布日期:2025-04-23 13:33:43   访问次数:    来源:   作者:

本网讯(外国语学院融媒体中心)为促进科研交流,推动学术成果转化,2025年4月22日,商务英语教研室(二)成功举办了第二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以“社会语言现象与句法加工研究”为主题,由谢佩芸老师主持,罗凤老师和甘元丽老师分别进行了学术分享,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首先,罗凤老师以《谐音梗的本土化狂欢与跨文化传播——基于英汉语言接触的语用学视角》为题,深入探讨了谐音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社交媒体、广告、影视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影响。她指出,谐音梗不仅是语言创新的体现,更是社会文化、心理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反映。通过多模态传播方式,谐音梗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周利娟教授在点评中表示,罗凤老师的研究系统全面,讲解清晰有条理。她建议此研究可以进一步向社会语言学分类和语言规范深入挖掘,探讨方言变异与网络语言生态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教育应用策略和政策规范建议。同时,葛银凤主任提到,网络用语的研究可以向认知机制延伸,探索语言使用背后的心理过程。

甘元丽老师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动词终结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加工的影响》。她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动词终结性显著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句子结构的加工过程。研究发现,含有非终结性动词的句子反应时间更长,这表明终结性在句子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句法加工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支持,也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讨论点评环节,周教授对甘老师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的研究设计严谨,数据分析详实,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周教授鼓励甘老师进一步扩大被试对象,探讨动词终结性在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中的表现,以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还建议甘老师可以尝试对不同的句法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以更全面地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面对不同句法结构时的加工认知机制。

本次学术沙龙不仅展示了教师团队在语言现象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还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罗凤老师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语言教学中的创意表达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甘元丽老师的研究则能指导英语句法教学,提升学习者对句子结构的敏感度和解析能力。在未来教学过程中,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未来,商务英语教研室(二)将继续举办系列学术沙龙活动,为教师们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教学科研的创新与发展,持续提升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上一篇:教研室活动‖大学英语教研室(二)开展“培训干货如何变成课堂实招?”学术沙龙

下一篇: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召开第三十五期发展对象培训班课前纪律教育大会